MPA考核三方面影响信托业
来源:证券日报-资本证券网 时间:2017-04-07
3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迎来了一季度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这是自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的首次正式考核。
相对于银行,MPA目前对信托公司的影响较低,不过,长远来看,也会对信托公司产生广泛的影响。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认为,就信托而言,主要针对银行业的MPA考核将通过资金线、业务线、市场线等三方面对信托业产生短期、中期、长期的广泛影响。
陈新春认为,首先,就短期而言,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一直是市场流动性的供给方,当面临资金头寸不足时,其它银行类机构和非银机构需从大行进行拆借。但临近季末且面临扩容后MPA的第一次考核,市场资金面骤然偏紧,短期利率快速上升。信托公司作为非银机构,为弥补短期头寸不足而拆入的资金成本不仅会提高,而且容易导致违约概率上升,这对信托公司自身形象构成挑战。
此外,MPA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畴,对表内表外资产一视同仁。在央行加码MPA考核惩戒措施后,短期会导致更多银行主动降低表外资产规模增速,这对信托承接银行表外理财的通道类同业信托业务势必产生深远影响。此前在信贷规模受限下,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银行用理财资金购买信托计划,不仅实现了广义放贷,而且有助于信托迅速做大规模。在广义信贷约束下,此前银行表内非标资产(对接实体经济)与表外理财(对接非标资产中的收益权、信托委托贷款等)的规模增速将会放缓。一旦银行投向信托的资金增速下降,势必会对信托同业业务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从中期来看,除了广义信贷指标外,资本充足率成为MPA监管评估的另一重要指标。特别是将银行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为达到监管标准,各银行不得不对资本充足率进行调整。调整方向分为两部分: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即提高总资本规模;二是降低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即降低风险加权资产规模。由于受到相关监管审批限制,银行提高总资本规模较为困难,因此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将成为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方法,在轻资本资产运作过程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本节约效应将越发凸显。
若将100%风险权重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可显著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比重,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当前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着产品设计人和产品受托人等多重角色,就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目前只有信托公司可以做受托人。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过程中,如果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迅速发展,则信托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速度将会显著提高。当然,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依然会纳入广义信贷范畴,因此其规模增速依然会受到MPA考核限制,需要在各项业务间保持有效平衡。
再次,从长期来看,相关的MPA考核机制并非是为了打压银行表外业务,而是为了防止表内外资产空转,压缩监管套利空间,以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可以预见,去杠杆指引下的MPA考核对规范债券等资本市场大有助益,可以有效改善资本市场生态。长期来看,随着各类信用风险的有效穿透工作稳步推进,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的杠杆边界将得到合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亦会有效降低。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横跨三大市场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将面临新的路径选择。在“八项机制”、“八大责任”、公共安全机制、信托登记制度等相关保障体系完备后,随着配套监管规制体系的逐步构建和完善,信托业务体系就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变化进行重构。厘清业务模式和风险来源、提升资产主动管理能力、回归信托本源将成为信托与其它资管机构进行竞争的有效基石。
相对于银行,MPA目前对信托公司的影响较低,不过,长远来看,也会对信托公司产生广泛的影响。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认为,就信托而言,主要针对银行业的MPA考核将通过资金线、业务线、市场线等三方面对信托业产生短期、中期、长期的广泛影响。
陈新春认为,首先,就短期而言,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一直是市场流动性的供给方,当面临资金头寸不足时,其它银行类机构和非银机构需从大行进行拆借。但临近季末且面临扩容后MPA的第一次考核,市场资金面骤然偏紧,短期利率快速上升。信托公司作为非银机构,为弥补短期头寸不足而拆入的资金成本不仅会提高,而且容易导致违约概率上升,这对信托公司自身形象构成挑战。
此外,MPA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畴,对表内表外资产一视同仁。在央行加码MPA考核惩戒措施后,短期会导致更多银行主动降低表外资产规模增速,这对信托承接银行表外理财的通道类同业信托业务势必产生深远影响。此前在信贷规模受限下,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银行用理财资金购买信托计划,不仅实现了广义放贷,而且有助于信托迅速做大规模。在广义信贷约束下,此前银行表内非标资产(对接实体经济)与表外理财(对接非标资产中的收益权、信托委托贷款等)的规模增速将会放缓。一旦银行投向信托的资金增速下降,势必会对信托同业业务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其次,从中期来看,除了广义信贷指标外,资本充足率成为MPA监管评估的另一重要指标。特别是将银行理财纳入广义信贷后,为达到监管标准,各银行不得不对资本充足率进行调整。调整方向分为两部分:一是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即提高总资本规模;二是降低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即降低风险加权资产规模。由于受到相关监管审批限制,银行提高总资本规模较为困难,因此降低风险加权资产将成为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方法,在轻资本资产运作过程中,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资本节约效应将越发凸显。
若将100%风险权重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可显著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比重,一定程度上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当前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中扮演着产品设计人和产品受托人等多重角色,就信贷资产证券化而言,目前只有信托公司可以做受托人。在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过程中,如果信贷资产证券化得到迅速发展,则信托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速度将会显著提高。当然,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依然会纳入广义信贷范畴,因此其规模增速依然会受到MPA考核限制,需要在各项业务间保持有效平衡。
再次,从长期来看,相关的MPA考核机制并非是为了打压银行表外业务,而是为了防止表内外资产空转,压缩监管套利空间,以利于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可以预见,去杠杆指引下的MPA考核对规范债券等资本市场大有助益,可以有效改善资本市场生态。长期来看,随着各类信用风险的有效穿透工作稳步推进,银行类金融机构经营发展的杠杆边界将得到合理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亦会有效降低。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横跨三大市场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将面临新的路径选择。在“八项机制”、“八大责任”、公共安全机制、信托登记制度等相关保障体系完备后,随着配套监管规制体系的逐步构建和完善,信托业务体系就需要结合市场发展变化进行重构。厘清业务模式和风险来源、提升资产主动管理能力、回归信托本源将成为信托与其它资管机构进行竞争的有效基石。